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ZT)中国买美国国债还不如买“脑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中国买美国国债还不如买“脑袋”   
老不归




头衔: 海归中校

头衔: 海归中校
声望: 讲师

加入时间: 2004/10/29
文章: 321

海归分: 45726





文章标题: (ZT)中国买美国国债还不如买“脑袋” (2244 reads)      时间: 2009-8-02 周日, 13:30   

作者:老不归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2009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曾表达对中国的“美元资产 ”的担心说:“我们把巨额资金借给美国,当然关心我们资产的安全。说句老实话,我确实有些担心。”随后,英国《 投资已缩水逾50%(即亏损超过800亿美元)。

  然而,人们关注这一巨大损失时,却很少关注亏损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相关机构还可能缺乏国际顶尖的投资股权方面和外汇资金的管理和运作人才。这也是中国目前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产业升级常面临的困境:我们强调“科教兴国”,鼓励知识、科技、创新、创意产业的发展,却缺乏这些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 ——人才;我们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然而执行中却常常任由各种忽略人才的“潜规则”甚至“明政策”横行,现有人才留不住,同时也没有引进足够的海外国际人才进行来弥补。

  中国“走出去”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

  全球化时代,中国投资海外以及企业走出去是国际化的必然,只把外资和外企“请进来”自己却不“走出去”肯定不正常。但是,一个基本常识是:无论政府机构的海外投资,还是企业的走出去,必须拥有能对海外收购和投资进行准确评估、能完成跨国整合、能进行当地化经营的国际化人才。否则,规模越大可能亏损越多,甚至是优良的资产也可能成为包袱。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外汇储备,却没有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去运用。一旦运用这些靠低价劳动力、高能耗、高污染、高投资基建赚来的“血汗外汇”到海外展开 “脑力竞争”,就经常以“失败”告终。TCL集团的国际融合付出了很大代价,深圳平安对富通的投资只剩下零头,中投参股黑石损失巨大,中铝2008年出资收购力拓集团9%的股份,一年后损失数百亿元人民币,此后“不计前嫌”的注资又被毁约,力拓的“毁约金”还不够中铝给四大国有银行的贷款毁约金……最近,根据媒体报道,美国通用破产,出售欧宝汽车,欧宝作为欧洲重要小型车主要生产商在品牌和技术具有一定优势。北汽很希望收购并利用欧宝品牌在国际市场实现突破。然而,北汽出价最高,却因为缺乏国际化运作团队和国际化管理体系导致出售方不出售给出价最好的北汽集团。

  这些案例都能说明一些问题。我在自己新出版的《人才战争》也有类似的疑问:“这些西方资产、产业有多大的‘泡沫’?中国是否能够‘救活’它们?中国有没有能对西方的产业进行准确评估的人才?即使是优质资产,中国是否拥有在西方当地经营与竞争的人才?‘西方模式’不能照搬到中国国情来,但‘中国经验’能照搬到西方去?许多本土人才熟悉国内游戏规则有‘国内竞争力’,但是否熟悉国外情况以及具备国际竞争力?即使熟悉西方国情,但是否有西方多年操作运营的实践经验与业绩证明?国家和企业是情愿让上亿资金由非世界顶尖金融人才来‘赌一把’?还是大胆使用在西方有实践证明的海外留学生甚至外国的顶尖人才?这样昂贵的 ‘学费’值得交吗?难道不可能避免?”

  中国企业利用海外高端人才将成为未来的潮流

  近日,华为任命原北电北欧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总裁蒂姆·霍金斯为公司西欧副总裁,负责华为在西欧地区的销售和市场。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必须要补上中国企业国际化人才极其匮乏的短板,必须要用全球人才来应对全球竞争,这将成为未来中国企业升级换代的一个加速器和未来发展的一个潮流。联想在收购 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最初三任全球总裁都找了“洋人”,其董事会成员一半以上是外国籍,这说明了企业要国际化就需要有国际化人才。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在美国国会解释微软为什么要求放宽H1B签证引进外国人才时说:“所谓聪明人来得太多,这种观念很危险……微软公司已经发现,每聘请一个拥有H1B签证的职员(即引进非美籍外国人才),公司平均就会在当地增加4个新职位来支持他们的工作。”在日本,索尼公司于2005年任命了具有英、美双重国籍的霍华德·斯金格出任董事长,而日产汽车公司CEO兼总裁则由拥有巴西和法国双重国籍的卡洛斯·戈恩担任;在韩国,三星集团本土综合技术院在2003年就有20%研究员是外国人,当时综合技术院长孙郁就称:“现在应该放弃外国研究员抢夺就业机会的毫无远见的想法,并为寻找能创造1万个就业机会的超级人才而全力以赴。”而这几家企业,也正是美、日、韩最国际化的著名民族企业之一。实际上,在中国香港李嘉诚集团下有一大批国际化的西方人才在帮助李嘉诚打理。我20年前在香港工作时,曾认识一位加拿大人,他已经为李嘉诚工作了20年,至今仍位居高位,在世界上各大论坛上经常都能看到他代表长实集团的身影。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引进国际人才中也获得了巨大回报。以美国为例,2006年美国专利申请备案当中,外籍居民在发明者或合作发明者中已经达到 24.2%。从1995年到2005年间,所有在美开办的工程及科技公司中有25%创办人是来自美国境外,全美科学家和工程师47%是外来移民。考夫曼基金会的报告还显示,在加利福尼亚移民创办的公司比例高达38.8%,在高科技中心的硅谷,有外国移民参与创办的公司竟占全部高科技公司的52.4%,典型的代表是谷歌和雅虎。2005年,全美各地由移民创办的公司已经创造了520亿美元的产值和45万个就业机会。美国政府获得的回报则更大,研制原子弹的“ 曼哈顿”工程领导者之一恩里科·费米、登月行动“阿波罗”项目主管冯·布劳恩、“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这些改变美国也影响世界的美国科学家,全部来自美国之外的国家。

  中国企业对海外人才并不足够欢迎

  美国总统奥巴马是非裔移民之子,法国总统萨科齐是东欧移民之子,加拿大女总督米夏埃尔是海地裔黑人移民。这些国家并没有因此混乱,我们也认为这是一个国家开放的象征。但在中国,哪怕只是国有企业出现一个“白人”或外籍副总裁,都很难接受,甚至使用中国留学人才都“提心吊胆”。我所在的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CCG)7 月举办“中国企业走出去”圆桌论坛,一个海归就质疑说:为什么外国跨国企业可以任命中国人才担任中国区总裁、事业合伙人甚至海外高管,但中国国有企业却不敢使用顶尖国际人才当总裁?“英雄不问出处”,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人家“知己知彼”,我们只“知己”,可以想像竞争的结果,而且当年洋务派都知道“以夷制夷”,今天我们也完全可以放手来“以夷制夷”!

  当然,如果要让世界顶尖人才扎根中国,就要让人家能够入籍或者有永久居留权,而不是当成“夷”或“临时工”。实际上揽全球人才为我所用,关键不是去问对方国籍,而是看自身的需要与对方的才华。如果自身缺乏人才,就必须学会引进。中国是国有企业控制经济命脉,能稳入世界五百强以及涉及大规模海外投资、收购、兼并的,基本上是国有企业。但相对来说,国有企业与机构也比私有企业更排斥海外人才。但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也相应提高,公司文化也更具有国际化色彩,国际化人才需求将会水涨船高,国际化人才聘用越多,越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加入,全球竞争力就越强,水土不服现象将会逐渐减少,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实现大国崛起必须重视人才战争

  中国目前在全球人才战争中还处于人才大量流失的不利阶段:培养人才的教育体系不但落后欧美,也滞后于国家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量流失,清华、北大 2006年成为美国博士最大输送基地之一,由于这些博士大部分都会选择留在美国,所以美国《科学》杂志称清华、北大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最后,中国自身还只是被动地遏制人才流失,没有主动反击去吸引外国最优秀的人才作为补充。

  这也让人们对“中国崛起”产生担忧: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崛起的“中国龙”难道是只能从事低端产业的“苦力”?中国领头羊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能否不依靠垄断国内资源?“中国制造”能否依靠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科技、知识、创意的含量来席卷世界?而不是依靠压低劳动者收入、不重视质量与环保带来的竞争优势?中国目前这种高投资基础建设、高能耗、高污染、低价劳动力、低附加价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能长期持续的。除非中国普通劳动者的收入与经济增长脱节(但这又意味着内需经济无法启动),否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跨国公司至中国的本土企业迟早会把工厂搬迁到劳动力和土地更便宜、交通一样方便的“新乐园”,例如越南和墨西哥,局势稳定的非洲。如果中国的企业不像日本、韩国一样完成产业升级,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停滞将来就可能到来。

  中国产业升级困难重重就是因为缺乏人才,我们要改投资型拉动经济为人才型拉动经济——即知识服务业和创新、创意产业,例如金融、法律、审计、信息软件、出版传媒、生物医药等。在美国,服务业占 GDP 比重高达82%,印度2003 年也超过62%,而中国在2007 年只有42%。国家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引进大量高层次人才,例如在以无意识形态差异的科技领域,至今本土没有培养出一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要成为世界知识与科技大国,必先成为人才大国。美国的人才培养能力比中国强大多了,培养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得主,但还要去聘用全世界70%诺贝尔奖得主,才能成为超级大国。因此,去海外“抄底”资产,并购企业,别忘了把外国的“大脑”——“人才”也“抄底”回来;与其购买“安全”令人“担心” 的美国债券,还不如去收购美国最宝贵的财富——人才。

  但是,在抄底人才的同时,也别忘了完善相关的评估、选拔、使用、激励人才的机制以及国家整体的环境和土壤。例如能不能从制度和行动上都保证选拔人才的阳光、公开以及公平竞争性?评估人才机制在某些领域强调国际化而不是“中国特色”?再如能不能成立移民局,放宽“中国绿卡”门槛,开放海外顶尖人才以及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投资人才入籍?能不能出台政策解决目前双重国籍、签证、户籍政策影响人才流动的问题?能不能直接给所有中国出生的外籍华人长期免签证的 “ 侨胞证”,一分钱不花就能带来大量人才流入?能不能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制,设立国家猎头,国际人才全球定价,主动争夺海外高层次人才?能不能在试点聘任制、任期制的同时,开放体制外人才包括海外人才进入公务员系统?能不能降低个人所得税,以及为培训本土人才减税,方便中国企业竞争人才?……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开放的“大国人才战略”,打赢全球人才战争,才可能真正实现大国崛起。

作者:老不归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笑话]温总理解释购买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和中国几千万贫困人口问题 海归主坛 2010-8-19 周四, 01:01
[ZZ]中国不该买美国国债,而应该买关岛和夏威夷 海归主坛 2009-6-30 周二, 11:37
传中国买入黄金代替美国债 伦敦市场金价大涨ZT 海归主坛 2009-2-01 周日, 10:08
如果中国不买美国国债 海归主坛 2009-1-25 周日, 19:00
哈继铭表示,中国当前应购买美国国债,且越早越好. 谈股论金 2008-10-15 周三, 21:20
[笑话]中国汇金公司最近两年购买的3700亿美元美房贷债券将被归零 海归主坛 2008-7-16 周三, 00:11
[转帖]买美国国债等于向你借钱,还要向你打税 海归主坛 2007-12-11 周二, 11:07
谢国忠:应该卖掉美国国债买进美国农田 海归主坛 2007-10-20 周六, 11:59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老不归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