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了解中国系列:明星经商八大“病”(转贴)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了解中国系列:明星经商八大“病”(转贴)   
安普若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元勋

头衔: 海归元勋
声望: 大师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02/21
文章: 26038
来自: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
海归分: 4196257





文章标题: 了解中国系列:明星经商八大“病”(转贴) (1039 reads)      时间: 2004-11-16 周二, 10:47   

作者:安普若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明星经商八大“病”

作者:彭雅青


明星圈从来都让人眼花缭乱!

八卦频频、绯闻不断——这些一度让人们的感官充满刺激的星哥腕姐们,似乎还不过瘾,时下又冒出了新的热点——经商。

莫说刘晓庆有自己的公司、侯跃华有自己的茶楼、孙悦有“饺子馆”、马羚有服装店、臧天朔新开了一家酒吧……就连出道没几年的范冰冰也办起了明星艺术学校,前奥运冠军陈小敏也急着拍卖自己的奖牌,准备投身于商海……偌大的明星圈,似乎正成了一个生意场!

可这些扎堆儿往商路上赶的明星们,又有几个折腾出了名堂?除去李宁、杨澜、楼云等几个有限的幸运名单外,其他人实在不敢让人恭维——刘晓庆已从班房里转了一圈,吕丽萍的明星学校被告上了法庭,孙悦的“饺子馆”遭到消费者漫骂……就连香港“天皇巨星”刘德华做生意也曾赔得一塌糊涂,1.4亿台币债务,使他足足花了4年的时间才还清。

难怪一位业内人士如此直言不讳:明星经商,九亏十不赚。在此,笔者也调查归纳出明星经商的八大病症,特给那些商海里和商海边的明星们提个醒。



盲目跟风

大陆明星经商早在19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了。在国家体育总局旁,就有第一个女子乒乓球世界冠军邱钟惠开的体育用品商店,马路对面则是多位退役老运动员经营的小商店。但那时还遮遮掩掩,小打小闹。到1990年代,李宁、刘晓庆等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明星经商开始走向前台。

可这股经商风迅速刮遍明星圈却是近年的事。几乎在一夜之间,“十个明星九个商,还有一个做算盘”,明星公司遍地皆是。而且赶趟儿似的,扎堆儿似的,盲目跟风成风。

听说某某明星搞餐饮赚了钱,好,咱们就开饭馆酒吧去,不就是凭名气吗?他行我也行。于是,歌手孙悦开了饺子馆,田震在附近办起“湘园”餐馆;侯跃华有家茶楼,那英有个“花园餐厅”;陈佩斯在繁华的知春里路段办起了餐馆,冯小刚也在不远处开了家“不见不散”茶餐厅;解晓东这边是“没完没了”酒吧,臧天朔那边是“朋友”酒吧,李玲玉还有个“夏威夷”酒吧;任泉把“土豆炖茄子”从北京卖到上海,腾格尔把内蒙小吃从北京卖到西安……

听说办学校赚了钱,于是一大堆明星学校一窝风冒了出来——吕丽萍的群星艺术学校,胡兵、瞿颖的模特培训学校,熊倪的跳水学校,范冰冰的影视艺术培训学校,陈爱莲的北京市爱莲舞蹈学校,还有田华、杭天琪、陈娟红、小香玉、张国立……他们的头上一夜间无不都多了个新头衔——校长。

又听说搞影视赚钱——既有从业经验和社会关系,又熟悉门路轻车熟路——这么好的好的商机还楞着干吗?于是,梁天捣弄出了贺岁片《防守反击》,林瑞阳推出了电视剧《卧虎藏龙,刘晓庆有《皇嫂田桂花》,李修贤有《义盖云天》,张国立、邓捷有《康熙微服私访》,朱时茂有《关怀》,谭晓燕 陈晓旭 陈佩斯 刘德华 王璐瑶……连黄毛小丫徐静蕾都要自导自演,不甘人后。

还听说触网也赚钱,于是,谭咏麟、曾志伟、陈百祥、吴宗宪、姜昆、李骥……办网站的明星们也一个个前赴后继。

我们无法否认许多明星有经商赚钱之“特异功能”,也不能不承认在讲究注意力经济的今天,明星们时不我待的心情,但大家纷纷急着不是办学校就是开餐馆,才演了两部戏就要担导演,刚学会上网就要想赛过张朝阳、丁磊……这种盲目跟风的做法就有点本末倒置,陷入了为经商而经商的误区——既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经商优势,又没有找到可作为的利润生长点。这样的结果,尽管明星餐馆、学校、网站无数,但没有一家叫得响的、美誉度高的,好影视虽出了几部,但终究屈指可数。



四处开花

明星经商不仅喜欢盲目跟风,还喜欢四处开花。

李宁是人们谈及明星经商时不能不提的名字,也是明星经商的先锋和少有的成功典范。自1990年5月李宁体育用品集团成立至今,李宁品牌已占据中国体育用品16%的市场份额。可就是如此“身手不凡”的李宁公司,也曾喜欢四处开花——最多的时候有7家公司,服饰领带、体育器械等等都有。他们当时的观念是:既然是企业,应该是什么挣钱就做什么,既然是明星公司,赚的是注意力的钱,应该什么行业都可以。可后来,品牌扩大化的陷阱使他们几乎难以自拨。好在李宁头脑不糊涂,果然断臂自救——“决不做不擅长的事情”,只做体育品牌。李宁才终于成了今天的李宁。

曾公开声称“每一分钟都要用来挣名挣利”的“亿万富姐”刘晓庆,1980年代就开始以“走穴”赚钱,19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她立马闻风而动,开始组建公司,广泛涉足房地产、美容、饮料、服装、影视、化妆品等十多个领域——不可谓不“四处开花,广辟财路”了。可除了在出书和影视赚了不少钱外,其他方面她实在乏善可陈,众多实业项目也相继销声匿迹。就连她最引以自豪的影视公司,也因为“不懂税法”,让她在看守所蹲了一年多。

在商场还折腾出了名堂的李宁、刘晓庆都如是,其他赶趟儿的明星就更不用说了。许多明星一决定经商就四处召开新闻发布会,一会儿和这个老板连手,一会儿又在和那个投资人合伙,这边的美容公司才开张,那边的房地产项目已招商……只要能拿下的“一个都不能少”,仿佛凡他冠了名的公司都是“造钱机器”似的。一位女明星一夜之间开了十几家以她冠名的美容院,可没有一家经营上档次、有特色的。看着江河日下的生意,她竟不急:“再不行,就找帮记者哥们帮我再炒一炒,吹一吹;再不行,我就搞房地产去……”惟独没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位明星最后自然难逃——“大江东去,淘尽无数经商明星”的命运,在商场多条战线上猛赔了一把后她又回到了影坛上。

明星是艺坛上的骄子,但绝非经商的“全能儿”,名气可以赚来钱,但绝不是万能的。找不准定位的盲目跟风已是大忌,贪大贪多、急功近利、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四处开花”更是自寻末路。连李宁、刘晓庆这样有号召力的明星也曾为此频交学费,其他“四处开花”的明星就更要三思而行了。



强暴“上帝”

顾客是上帝,这是商界铁的定律。世界零售老大沃尔玛把它解析得更深刻:第一条,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有其他情况,请参看第一条。

但在经商的明星眼里,这条定律完全变了——顾客不是上帝,而是追星族。因为他们是被追捧惯了的星儿,是大红大紫的腕儿。于是,像对待追星族一样怠慢、甚至强暴顾客成了明星商圈里见怪不怪的事。

孙悦在北京北郊北医三院附近开了一家名叫“心情不错”的饺子馆。两面巨大的灯箱上孙悦喜滋滋吃饺子的照片似乎真的让人“心情不错”,可不料一个叫王稼详的老太太却在这里大喊“心情遭透了”!据报载,老人历声数落服务员对她的怠慢:她是第一次来这个饺子馆,但端上来的饺子太烂,没有办法吃;服务员不给筷子,得自己拄着拐杖去服务台拿;也不上茶,只好喝临座顾客的……站在旁边的女服务员见状,最后提出为她“免单”,请她不要说了。老太太怒气冲冲地说道:“我是老北京了,听不懂什么‘免单’,吃饺子交钱,我不缺这点钱。”老人自称本是冲着对孙悦的喜好来的,不料吃了这顿饺子,不仅坏了心情,而且血压陡升——“我毕竟是来吃饺子的,不是来凑热闹的。”

相对于孙悦,吕丽萍的做法似乎更“出格”,结局自然也更“惨”——据《法制日报》报道,2001年,河南妇女王桂花之子高戈向吕丽萍的北京群星艺术学校交学费一万元,赞助费三万元,但到校后发现学校没有专门的练功房,自习课没人管,住宿条件也很差,且没有什么艺术实践活动,遂要求退学。但校方拒不同意退还赞助费。最后,家长一纸诉状把吕丽萍告上了法庭。“我们本是冲着吕丽萍大名来的,没想到竟中了圈套!”,不知道堂堂的大明星让学生家长堵到法院门口要求还钱,吕丽萍该作何想?

经营美容院是很多女明星的选择,以为凭借自己的知名度就会引来大批追星族光顾,但多数女明星开的美容院却在竞争激烈的美容院大战中惨败。一个曾经在一家女明星开的美容院工作过的小姐道破了天机,她说:“去那里的顾客并非都是追星族,但他们的做派都是明星架势,连服务员都感觉自己是明星,开口闭口这是хх明星的美容院,怠慢顾客也就是家常便饭了。”那位女明星还口口声声说“我就是要搞明星特色!”可她哪里知道,只有明星特色,经营无方,服务低劣,明星效应反而成了负作用——既丢了自己的品牌,又没掏到顾客的腰包,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戏”弄商家

同把顾客看成追星族如出一澈的是,许多经商的明星还常常把商场当成了戏场。

今年盛夏的一个傍晚,一位知名女明星的公司因为有一批服装想销往美国市场,托人联系上了一位愿意合作美国商人。在三里屯的一个酒吧,美国商人在介绍人的带领下见到了我们的大明星。他礼节地交换名片,而女明星却轻轻一笑,装作公主一般冷冷冰冰丝毫没有反应,好象在说她的身份不需要任何说明,美国商人轻声问这位女士是谁?女明星却出人意料地说:“连我都不知道?”美国商人困惑不已。女明星又说:“我хх,在中国我的影迷有很多。”甚至开始谈起她的从艺经历,弄得在座的人都十分尴尬。美国朋友不得不打断她的谈话,询问她公司的生产能力,衣服的款式……她却说“我主演的好几部电影在美国上映,在美国一定有市场……”美国商人最后不得不站起来礼貌地说了声“хх小姐,我们的合作还缺乏一定基础”,闷闷然甩手而去。

把商业谈判当成了与影迷见面会,这位女明星“戏”弄商家的本领真让人哭笑不得。更不可思议的是,商场上耍大牌、摆谱儿的明星竟比比皆是。许多约定了的商务活动,一些明星不是推迟就是迟到,有的商家本是冲着对明星的尊重前来谈合作,一些明星宁愿在家打麻将也借顾拒绝出面,只派个手下人去打发人家……一位大明星因态度傲慢得罪了不少商家后竟还大言不惭:“和名人合作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然,我这个明星还有个鸟意思!”

生意场上是以逐利为第一原则的。可以说,哪个商家不唯利是图,哪个老板不攻于心计?他们之所以愿意合作,是冲着明星的品牌效应可以实实在在赚钱而来,绝非来沾那点浮在明星表面的荣光的。不仅把戏场上的习惯和傲慢用到商场上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就连把戏场上的单纯和善良用到商场上也难免“熟包子打狗”——一切以戏场的规矩对待商场,不是“戏弄”了商家,就是被商家“戏弄”。

淡出演艺圈的艺人周思洁,这几年来转型从商,却一直不顺。先是一场大火,烧掉了她事业的大半心血,后好不容易走出大火阴霾,她销售的化妆和保养品事业,又遭不法之徒诈骗。据说一名自称贸易商的男子,先是找她以小额接单代工出货,等她尝到甜头之后,对方再连续以高额下单,这期间周思洁支付贸易商代工转包费用3千多万,另外还给了佣金3百多万,当然最后这只是一场骗局。周悲伤地感慨道:“我太单纯和善良了,明星经商,这也是大忌啊!”



不善经营

经商经商,商是经出来的。既然投身商海,明星们就得放下架子,一猛子扎进去,抓经营,抓管理,抓效益。大凡商人干的活,不但要切切实实地做,而且要做好做出水平做出特色。不然,干脆学学邓亚萍、王军霞等,卖个品牌,赚点轻松钱。

可我们的大多数明星,一脚已踩进了商海,另一只脚却还放在岸上。他们不是把公司交给亲朋打理,就是有时间则管管,无时间就算了。孙悦的饺子馆基本上是她哥哥在撑着。周星弛的黄金搭档吴孟达在北京的新东安商场开了一家茶餐厅,但他自己很少过问这里的经营情况。潘虹时装精品店曾经在南京专卖,潘虹仅在开业当天亲临剪彩,然后再无踪影。许多明星公司想依赖名人效应,但疏于自身的努力经营,最终只能因赢利不佳而悄然退出市场。

如果说疏于经营还是个态度问题,不善经营则是水平问题了。明星和经商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再加上市场已经今非昔比,不论是哪个行业,品牌都是多如牛毛。无论是叫李宁牌,还是叫李小双牌,在今天的市场中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产品的定位是不是很准确,市场策略是不是很准确,是不是有一帮懂营销懂管理的人,有很好的资金背景。而在这方面,我们的很多明星开始尽管雄心勃勃,豪言壮语,可一旦到市场上刺刀见红,就因水平和能力不够而交架不住,连连败北了。

这样的例子还真不胜枚举——

胡兵和瞿颖在风头正劲时,曾信心十足地办起了模特学校。不过事与愿违,学校办起来后,赔钱就接踵而来。据说开了没多久就因经营不善赔了150万,学校也随即关闭。

谢晋恒通明星学校开张仅一年就债台高筑,陷入经济危机。在此之前,杭天琪的天琪艺术学校虽是轰轰烈烈地开张,但也虎头蛇尾,好景不长。

台湾名主持曹启泰曾以《结婚真好》一书成为台湾的婚姻偶像。可在经商路上,他却屡陷劫难,直至负债5000万元新台币。不得不“金盆洗手”的他感叹道:“我还真不是那块料!”

周星驰早期的“御用”女星张敏1995年拍完《十兄弟》后,突然萌生退意,赴上海经商,在屏幕上消失。可谁知张敏的财运没有演技高,几年下来不赚反赔。2000年,张敏不得不复出江湖,重操旧业。

还有刘德华、张卫健、王杰、姜育恒……

一个个在商场上“倒霉”的名单已如一具具警钟,敲响在无数后来者的头上:市场经济是平等的,也是无情的。明星的名气虽可为经商带来一时之便,但绝非所向披靡的“尚方宝剑”。具备扎扎实实赚钱的胆略、智慧和本领才是行走商界的硬道理。



近亲繁殖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明星经商虽不乏找商家合作,烧投资人钱的“大手笔”,但更多的则是家族经营,裙带发展。许多明星投点钱,成个公司后,往往不是交个兄弟姐妹打理,就是拉上几个业界朋友共同经营。李小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就是李小双和哥哥李大双合伙的,刘晓庆的影视文化公司基本上是她妹妹刘晓红和妹夫在“掌门”,“英氏影视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时股东有6人:英若诚、英达、宋丹丹、英壮、王小京和英宁,清一色的同行好友。这种近亲繁殖由于血缘或亲友关系,更由于经济的利益绑在一起,虽然避免了内耗,杜绝了冗员。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依旧是明星经商难以跨越的一到“坎”。

刘晓庆当年毅然将王建中扫地出门,就是因为她不信外人。可她信赖的妹妹和妹夫又把公司弄成了哈样?不但使刘晓庆对公司偷逃巨额税款竟“不知情”,还使刘晓庆被捕入狱,代价沉重。郝海东1997年斥资60万元创建“郝海东经贸公司”,交由郝父打理下,可他父亲苦撑三年,终因能力不济,收益菲薄,只好关门大吉。安东在北京西四一带曾开了一个“好运俱乐部”,安东与丈夫闫××、小叔子及妯娌运动员李玲蔚都为该俱乐部董事,可最后,她竟落得“受骗、在自己的财产被闫家侵吞后而被排挤出来(据《电视月刊》报道)”,安东不但失去了自己多年谋划的经济实体,也因此失去了过去的家庭。

问题就在这里:近亲好是好,可他们能力不行怎么办?他们生出二心怎么办?而对于那些以家庭或“弟兄”为单位组织起来的影视公司,问题还不仅如此——他们往往不惜牺牲剧情本身的生活逻辑、甚至违背艺术规律,因人而异让角色适合演员。这种作法泛滥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招致观众的冷落,最终失掉观众。另外,小作坊式的生产极容易导致思想封闭和保守,换句话说,家族小圈子长期在一起艺术创作,就难免不因为“近亲繁殖”而退化——英氏影视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已开始有了这方面的困惑。

一旦跨入市场经济的轨道,一切商业行为就必然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没有用市场的手无情地纠正和调节公司行为,没有杜绝人情和关系,规范经营和管理,才是目前许多明星公司之所以长不大、频频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窝”里相斗

把圈子里的争风吃醋带到了商界是明星经商的又一大病症。

一次,北京一女明星的酒楼开业,记者无意之中提起了另一个女明星也开了一个酒楼,没想到立刻引起了她尖刻的挑衅。她说:“我就是要压倒ххх。”然后就开始了人身攻击,从她们以前的争风吃醋的故事,讲到那位女明星的私人隐私……语言之恶毒令人瞠目结舌。

一位来北京开餐饮的上海的女明星,开业时宣称要在北京彻底展示上海电影文化和饮食文化,口气大得很。记者向她说不远处也有一个与其定位差不多的另一位明星的餐馆时,她一改其外表的形象说找几个人搅和搅和她的生意,看她还敢与自己竞争开一个风味的餐馆?说着拿出手机,给一个人打电话说:“我的生意都让ххх抢走了,演戏她就抢上风,经商她还与我做对,你给她点颜色看看,别打死就行了!”在座的几位记者还以为在看这位女明星表演警匪片呢?没有想到没有几天果然就听说另一位女明星的餐馆遭到一伙歹徒的“打砸抢”和恐吓——原来她玩真的了。

明星公司间这样,明星公司内争斗也不少。梁天、葛优、谢园三人以集体的力量,在影视界率先成立了影视制作公司———好来西影视公司。浙江一家服装企业用财力和他们的知名度结合在一起,以期创造出经济效益。不料,随着葛优的知名度与梁天、谢园逐步拉开距离,他们间的内斗也开始了。闹到后来,一起合作已变得越来越困难了,三人不得不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勉为其难

明星好面子,经商的明星似乎更好面子。

张卫健在香港歌手大赛中获得第三名,从此进入演艺圈。那时他边唱边演,春风得意,积累了一些财富。后来,张卫健投资房地产,因经营不善,一再失败。可张卫健死不服输,愈败愈战,最后不但输光了所有家当,还欠了一屁股债。据说最“惨”的时候,他曾穷得连饭都吃不上。这时再想起昔日的风光生活,张卫健才如梦惊醒:“我要是早抽身就好了!”

刘德华曾投拍电影赔得一塌糊涂,最后发了4年时间才完清由此拉下的债务。谈及做生意,他说,我还是还觉得自己太嫩,没那个能力。可当初不服气,又好面子。我现在才明白,自己是块铜没必要做钢用的,经商其实能行就行,不行则罢,没必要勉为其难的。

张卫健、刘德华的教训正好印证了明星经商的一大怪状:许多明星明知道自己不习水性,却偏要跑到海里去折腾一番,仿佛不折腾就被低人一等似的;许多明星已明显呛了水,交了学费,竟还拉不下面子,强力支撑着“一败到底”——直到全盘皆输。王杰、姜育恒也都因为经商失败背负大笔债务才不得不重返歌坛。

其实,明星经商与否、商场上的得失成败完全依人而异,依能力而定,既没时髦可赶,也没面子可比,勉为其难更是大可不必。而且,随着明星身价的不断提高,经商恐怕未必是最好的赚钱方式,如果能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演艺事业,又有高额的片酬,干吗还要去为经商而担惊受怕呢?也难怪赵薇会开玩笑说:“(做生意)可能以后会吧,以后为了生计为了养家糊口,可能会想一些变通的方法。但目前我还没有想过,也不敢轻易尝试。”

一言以蔽之:明星绝不会有生计之忧,而经商反而有可能会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明星经商,还真望三思而后行!



作者:安普若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美国股市:IPOs gaining traction at cut-rat... 海归商务 2010-10-02 周六, 22:36
行业动态:中国上汽与福特协商收购Volvo(转帖) 海归主坛 2008-6-27 周五, 12:19
了解中国系列:三陪女笑谈干部(转发) 海归茶馆 2004-7-03 周六, 11:33
了解中国系列:北京古城的宿命(转贴) 海归茶馆 2004-7-03 周六, 01:00
德国“第12人”:世界杯与大数据(转的) 生活风情 2014-7-16 周三, 22:11
没事找事系列:华盛顿邮报:中国博主们风险中推动变革(转帖) 海归商务 2012-6-28 周四, 07:04
中国新闻:Did China's Missing Top Cop Unco... 海归商务 2012-2-18 周六, 09:57
没事找事系列:湖口兵变:蒋经国兄弟失去兵权内幕揭秘(转帖) 海归茶馆 2012-1-24 周二, 05:0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安普若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什么是QQ号码? MSN
  • 了解中国系列:明星经商八大“病”(转贴) -- 安普若 - (7819 Byte) 2004-11-16 周二, 10:47 (1039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