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饶毅: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什么?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主坛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饶毅: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什么?   
狼协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元勋

头衔: 海归元勋
声望: 院士
性别: 性别:男年龄: -312
加入时间: 1970/01/01
文章: 25707
来自: 美国
海归分: 6039767





文章标题: 饶毅: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什么? (1314 reads)      时间: 2012-10-13 周六, 06:45   

作者:狼协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什么?

2012年10月12日 09:04分类:科技标签:诺贝尔奖, 饶毅阅读:1,060评论:2.


有一种思潮,认为日本不怎么样;

有一种观点,认为勿须借鉴日本;

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瞄准美国。

本文的核心不是如何获得荣誉,是人们如何做出对国家、对世界有意义的重要工作,科学贡献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有共识的问题。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是:日本仍遥遥领先中国;日本有非常值得中国学习的优点;日本的顶尖大学是世界的顶尖大学,我们的大学不仅远离美国的哈佛、耶鲁和英国的剑桥、牛津,也长期落后于日本的京都和东京大学。

今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是日本首次获得生命科学的诺贝尔奖。但是,日本在生命科学方面,已经做出多个值得获奖的工作,包括已故的蛋白激酶C(PKC)发现者Yasutomi Nishizuka(西塚泰美,1932-2004)和分子神经生物学先驱Shosaku Numa(绍正作,1929-1992),以及健在的Masatoshi Takeichi(竹市雅俊,1943-)。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奖给了2007年解GPCR结构的美国科学家,而日本的Yoshiaki Kimura在1997年解出细菌的视杆蛋白是同类工作,大体结构相似,如果化学奖委员会水平稍微高一点、工作认真一点就会有Kimura共享今年的化学奖。

历史上,日本在生物医学方面有过多个突出的成就,如Kiyoshi Shiga(志贺洁,1871-1957)早在1897年就发现导致痢疾的志贺氏菌(也称痢疾杆菌),对人类有贡献。

迄今,19位日本人获诺贝尔奖,其中17次基于日本本土的工作,16次是自然科学奖。

在中国本土科学奖还是0的情况下,中国科学界为社会污染而急功近利、为单位和个人局部小利益一盘散沙,增加的经费大量浪费,不让人痛心疾首才奇怪。

这时,必须承认,日本的科学界值得我们学习。

甲午海战失败后,中国的仁人志士赴日留学,我们今天应该更有学习日本和日本人长处的气度。

本文观点之一:一个国家科学发达的表现之一是,不非常聪明的普通科学家,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做好科学需要智力和认真。智力高的人认真少一些,可能有时也能做出杰出工作。但即使在外界认为需要脑力的科学和技术方面,其实,依靠严谨、认真和坚持也能做出重要工作。当然,单靠认真的人群做出非常突出工作的比例较低,需要较多的人认真工作才能产生少量非常突出的工作。也正因为如此,普通人靠认真而做到诺贝尔奖水平的工作,也就表明这个国家有很多人在认真做科学技术,反映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不仅发达、而且普遍。日本前几年有位非常技术型的科学家获诺贝尔化学奖,最近有不是非常聪明的科学家获生理或医学奖,正是因为日本科技的普遍状况。诚然,正如我国早期享誉国际的陈省身、杨振宁、李政道,印度的Srinivasa Ramanujan(1887–1920)、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1910-1995)等,日本早期物理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许不只靠认真,而很有创见。但就我所知的生命科学研究,日本科学家的主要特点是认真、执着。常常是思想已经有人提出、方法有人建立,日本科学家做的更多、更努力、更认真。可能日本在很多行业都给人们这种印象,在生命科学界,我们可以直接仔细研读他们的工作而验证这种印象。

本文观点之二: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人的认真。当然我们希望发现和提高创造性,恨不得中国人都是天才。不过,迄今为止,中国人作为人群到底有多聪明不是很确定的事情,而我们需要努力改善教育体系,不继续压抑有原创性的学生、不毁掉学生的天赋,让有创造性的学生脱颖而出。不过,要发现、培养和支持创造性,谈何容易,需要多方面长期的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认真却是可以很快做到的,无需改变遗传、也无需全面改变环境,每个单位、每个人,如果愿意,多半可以做到。而且事实上,我国近代史上生命科学的几个重要工作,认真都是其重要成分、甚至最重要成分,从袁隆平1964年到1974年成功研制杂交水稻、张亭栋1973年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屠呦呦和523计划的合作者发现青蒿素、到1987年王振义发现全反型维甲酸治疗白血病。他们不仅认真、坚持,而且条件都不如今天。他们的成就,说明我们中国如果很多人都认真工作,可以做出对中国、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科学和技术工作。

我们很多人从自然科学发展史的角度知道:犹太人有创意;英国人很聪明;德国人很深刻;美国人有闯进;日本人很认真。

中国以前为外界认为的特征,恐怕我们都不愿意继续;但并不很清楚,中国以后的面貌特征是什么?

当然,一个足够大的国家什么人都有,以上一般印象来源于对总体估计(和偏见),犹太人有创造性的人比较多,美国人雄心勃勃的人比较多,而这样的人在其他族群和国家也都有,中国也有,只是不清楚是否比例高到犹太人、美国人的地步。

有才华、有环境,我们自然应该推崇创造性;一般的人,我们都可以认真工作,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可能在其他各行各业。

如果一个大如日本的国家依靠认真就能做到国富民强,也许,在我们尚不清楚中国人创造性高度和深度的时候,先做到认真和执着。

这,应该不是特别难。



本文引用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37-621409.html

作者:狼协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转帖]北大教授饶毅:舆论压力下转基因若在中国死掉将成笑话,如清末“扒铁路... 海归主坛 2013-1-04 周五, 06:14
[饶毅]:解剖“逆淘汰”社会现象的一只麻雀 - 论施一公落选院士 海归商务 2011-12-10 周六, 09:07
饶毅:凤凰卫视访谈 海归茶馆 2011-10-25 周二, 14:30
[转帖]觉得饶毅还是真想在国内好好做事情的。中国科教界变迁:回望父辈 反观我辈。 海归主坛 2010-5-01 周六, 21:44
[转帖]海归学者饶毅致信《自然》杂志总编 反击对叶诗文偏见报道 海归商务 2012-8-05 周日, 01:20
【学饶毅抗争帖】今日海归网谁最该做大师? 海归商务 2011-8-24 周三, 11:59
[原创]饶毅这回比较酸 海归商务 2011-8-23 周二, 06:24
[转帖]后留学时代与后归国时代-蒲慕明、饶毅、施一公及其它 海归商务 2010-12-13 周一, 16:42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狼协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主坛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