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转帖]读于坚的诗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 海天文学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读于坚的诗   
heliuqingqing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少将

头衔: 海归少将
声望: 专家
性别: 性别:女
加入时间: 2005/04/18
文章: 2294
来自: --
海归分: 269034





文章标题: [转帖]读于坚的诗 (962 reads)      时间: 2009-4-15 周三, 02:12   

作者:heliuqingqing海天文学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读于坚的诗
  

我想写于坚诗歌的读后感,又觉得困难,因为我并没有大量地读过他的诗歌。以前在外地的书店里看见过《于坚文集》,好几本,价钱不低,我就翻了一下,没有买。所以起码90%的于坚作品都没有读过,所能看到的只是在网上找到那些。所以,想写个读后感也觉得困难,缺乏自信。
  但我觉得于坚确实是值得写的诗人,哪怕只根据现在读到的这一点东西。当代的诗人似乎都是被争论的,有人捧得很高,有人又贬得很低。于坚和所谓“口语诗歌”也是这个境遇。但是我觉得于坚的诗有意思,并不在于什么口语不口语,这些名词是那诗歌圈子中的词语,对于我这个一般读者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其实在我看来,根本就没有什么口语诗歌,语言既然成为诗,那就是一种上升,不再是生活中的口语了,那生活中的口语不过是原料。如果真有口语诗歌,那还不如每天到菜市场上去买豆腐白菜再砍二斤猪肉,那地方人声嘈杂,尽可享受口语的盛宴,没必要回来翻诗集了。
  于坚吸引我的地方,不是什么口语,不是什么云南方言,而是另外的东西。
  诗歌是抒情的,这个话我赞成,但是诗歌的抒情不是简单的感伤。从前新月派的诗人的反思,一个方面就是反对太多的感伤。这里说的诗歌抒情和感伤,这么区别呢?不大好说,可以打个比方,就像老人和少年,感伤属于少年人,“为赋新词强说愁”,而诗歌的抒情却是老年人,“而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少年人喜欢挖空心思想象,寻找新鲜词汇,有时候标新立异,可是毕竟经历得少,就常常缺乏后劲。在网上看见一些报道说,于坚谈海子,说海子的诗歌太年轻,我觉得说得有道理,海子的诗往往就显露感伤,好象就是凭空的很悲伤,这在少年人身上是常见的,而且往往会作激烈的夸大,所以词语上看起来往往很精彩,就像清水小溪里的石子,阳光照射之下,闪闪发光一样。于坚没有说自己,但我想,他说海子太年轻,那意思恐怕也暗示他自己的诗歌是不年轻的,是有许多生活经历在里边的。我觉得大概是这样的,从那首最早出名的诗《尚义街六号》当中就可以发现,于坚的长处在于把诗歌写得有小说的味道。
  那是热闹的年代
  许多脸都在这里出现
  今天你去城里问问
  他们都大名鼎鼎
  外面下着小雨
  我们来到街上
  空荡荡的大厕所
  他第一回独自使用
  一些人结婚了
  一些人成名了
  一些人要到西部
  老吴也要去西部
  大家骂他硬充汉子
  心中惶惶不安
  吴文光 你走了
  今晚我去哪里混饭
  恩恩怨怨 吵吵嚷嚷
  大家终于走散
  剩下一片空地板
  像一张空唱片 再也不响
  在别的地方
  我们常常提到尚义街六号
  说是很多年后的一天
  孩子们要来参观
  1984.6
  诗歌比较长,而我很懒,所以就引用这诗的后面一段。这首1984年写的诗歌当时怎么出名,我不清楚,那时我还在读小学。但今天读完,觉得像读完了一篇关于生活变迁的小说,像什么呢?就像以前看的王朔写的一些小说,比如哪个大院里面的一帮哥们弟兄的,后来各奔西东。(王朔好象写过这种小说吧)所以我觉得于坚的诗歌有内容,他的抒情是有根据的,不是凭空而来的。
  这里似乎产生一个问题,这种抒情仿佛更像是散文或者小说的东西,那么说它是诗歌似乎有些不大对。但是它们又很完整,并不因为字数少(相对于散文小说)而显得捉襟见肘或者变成故事梗概。所以我认为它们是诗歌,它们具有小说一样的味道,只是因为它们很实在,是生活的写照。例如《给小杏的诗》:
  小杏,在人群中
     我找了你好多年
     那是多么孤独的日子
     我像人们赞赏的那样生活
     作为一个男子汉
     昂首挺胸对一切满不在乎
     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才能拉开窗帘
     对着寒冷的星星
     显示我心灵最温柔的部份
     有时候,我真想惨叫
     我喜欢秋天喜欢黄昏时分的树林
     我喜欢在下雪的晚上拥着小火炉
     读阿赫玛托娃的诗篇
     我想对心爱的女人流一会眼泪
     这是我心灵的隐私
     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理解
     人们望着我宽宽的肩膀
     又欣佩又嫉妒
     他们不知道
     我是多么累多么累
     小杏,当那一天
     你轻轻对我说
     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我唱只歌给你听听
     我忽然低下头去
     许多年过去了
     你看我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
  于坚并不着意于制造什么新奇的意象去组成诗句,例如要把眼泪变成什么奇特的东西,要把树林超现实,他只是叙述,回忆一些生活中的情节,关键在于这些情节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大的意象,也就是说,重要的并不在于每一句诗中的意象点,而是整体。这使我想起闻一多论盛唐诗和中晚唐的诗,他说,盛唐的诗歌胜在它们整体不可分割,你常常不能单独抽出一两句来玩味,而中晚唐的诗则仿佛又回归齐梁时代的雕琢态度,读者往往可以从诗中抽出一两句极为精致的来欣赏,而那整体却退居二线了。
  一首好诗必定得有一个完整的大的意象,就是当我们读完之后,我们的脑中当留下一个连贯的而非支离破碎的整体的情景,并且这种情景还能使我们产生一些联想或者说回味,仿佛静听一段音乐响过。比如上面的《给小杏的诗》,使我想起一个男人的隐蔽的温柔和脆弱,他充满泪水的眼睛,也许在冬夜的炉边就向阿赫马托娃的诗篇滴下过泪水了。
  我是不喜欢杨炼的那种令我看不懂的所谓“中文诗歌”的,相比之下,于坚的诗歌到真是可以称为是“口语诗歌”,我当然只能喜欢我看得懂的东西了。一切理论不过是给自己的喜欢找到根据罢了,我的“理论”就是诗歌的抒情不是简单的感伤,更不是玩弄词语,而是把情感隐藏在生活的经历当中,这种经历并非仅仅是指个人做过的事情,它包括全部从生活中取得的认识,它使得诗人的想象也经得起推敲。法国有个得过龚古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说诗歌是年轻时候写的,写小说就要等有很多阅历后才行,这话也有一定道理,小说要想写得好,特别是长篇,十几岁的少年人恐怕是不行的,但是诗歌却并非年轻的标记,丰富的生活体验、阅历,同样是写诗的基础。我之所以对于坚的诗歌感冒,就是我觉得它的诗歌体现了许多的生活经历。下面这首《纯棉的母亲》也是一首“小说式”的诗歌。
  纯棉的母亲 100%的棉
  这意思就是 俗不可耐的
  温暖 柔软 包裹着……
  落后于时代的料子
  总是为儿子们 怕冷怕热
  极易划破 在电话里 
  说到为她买毛衣的事情
  我的声音稍微大了点
  就感到她握着另一个听筒 
  在发愣 永远改造不过来的
  小家碧玉 到了六十五岁 
  依然会脸红 在陌生人面前 
  在校长面前 总是被时代板着脸
  呵斥 拦脚绊手的包袱
  只知道过日子 只会缝缝补补
  开会 斗争 她要喂奶
  我母亲勇敢地抖开尿布
  在铁和红旗之间 美丽地妊娠
  她不得不把我的摇篮交给组织
  炼钢铁 她用憋出来的普通话 
  催促我复习课文 盼望着我
  成为永远的100分
  但她每天总是要梳头 要把小圆镜
  举到亮处 要搽雪花膏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要流些眼泪 抱怨着
  没有梳桩台和粉 
  妖精般的小动作 露出破绽
  窈窕淑女 旧小说中常见的角色
  这是她无法掩盖的出身
  我终于看出 我母亲
  比她的时代美丽得多 
  与那铁板一样坚硬的胸部不同
  她丰满地隆起 象大地上
  破苞而出的棉花
  那些正在看大字报的眼睛
  会忽然醒过来 闪烁
  我敢于在1954年
  出生并开始说话 
  这要归功于我的母亲
  经过千百次的洗涤 尉烫
  百孔千疮
  她依然是100%的
  纯棉 
  2001.1.9
  还有那首《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也是。
  所以对于诗歌的抒情,应当做一种更深广的理解,诚然,抒情包含着那种瞬间的心灵的波动,因为春花秋月,因为来鸿去雁,因为恋爱与灾变等等而引起的情感的运动,也可以说就是灵感一闪,再现在那些新鲜的词句里面,但是真正的大情大爱却常常在那看来很平常的叙事里面。诗人们仿佛也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像海子那样,竭力想写长长的“史诗”,不过我好象没有在海子的长诗例如《太阳》里面看出更多的东西来。我想那可能确实是因为海子太年轻,他在年轻时就终止了自己的生命,他再也不能经历这肮脏而多彩的生活道路了。
  听说于坚是个听觉有问题的人,耳朵聋,要靠助听器,说不定正是这个原因使他的“胃口”大,诗歌写得那样庞大的吧。你看那个贝多芬,耳朵也聋,就喜欢搞大作品。这或许是因为聋子听觉丧失,所以就极力要靠视觉等其他感觉来弥补,我想象于坚的眼睛一定像一张贪婪的大嘴,不停地吞食他所能看到的一切。这是玩笑的话。

作者:heliuqingqing海天文学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转帖]读川普自传有感:他是疯子吗?当总统行吗?(图) 海外房地产 2016-10-31 周一, 20:39
[转帖]读《人口危局: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海归茶馆 2014-7-21 周一, 09:41
[转帖]读《蛙》之评论的几点感想 / 作家顾晓军 海归茶馆 2012-10-27 周六, 05:25
[转帖]毛ZD赋诗 仅短短115字就写尽了人类历史(图) 刘继兴 海归茶馆 2010-5-10 周一, 23:07
[转帖]读MBA值不值? 海归主坛 2010-2-28 周日, 04:06
再“深入”地谈一下我的“小疑惑”(小青蛙华帖读后) 海归酒吧 2009-3-19 周四, 03:19
没事找事系列:据说这是《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一首诗,大家看看(转帖)——我... 海归茶馆 2008-4-25 周五, 06:30
给“情人节”(不!爱的感恩节)的俗帖:叶芝的诗“当你老了” 生活风情 2008-2-14 周四, 17:47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heliuqingqing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QQ号码87827260 Skype帐号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 海天文学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