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你内心直觉的喜悦而行,你就把自己放在一条早已等待你的轨道上,——你便开始遇到你想要遇到的人,而且他们会为你开启心门。” ——坎贝尔(美国神话学家)

开始找工作了,昨天跟两位好友吃饭,我本来倾向于加入某外资的咨询公司,他俩一位正在里面任职,一位几年前从里面出来,也都对我比较了解。席间追问了我几个问题:你两年后会是什么样的人?你想要什么?这些问题很常规,但真要马上回答,平时口齿伶俐的我就开始笨嘴笨舌起来。未来当然是难以预测的,但自己似乎也确实没有认真的思考,所以才难以回答。

是啊,我到底要什么?

朋友们没有继续追问下去,放了我一马。然后给我分析如果我进去了能得到什么。从可以得到的东西来看,这个选择并非是最佳选择。最后,他们的建议是,在我做出选择之前,不能不考虑北京的机会。那里是中国电信业的决策中心,那里有着最密集的人才和机会,而且这些年的商业环境成熟了很多。所以我应该去北京看看。

这次回来我本不愿离开广州了,这几年先后去重庆、北京工作,然后又去了苏格兰求学,一直和月明断断续续地分开,感觉真不太好。不过,朋友们这么说,看来我至少是应该来北京看看再说,我不想一开始就限制了自己。晚上在MSN上碰到辉龙,盛情邀请我来北京,住他家,并帮我约见一些我很想见的人。有这样的朋友我还能说什么?今早又给电话我,已经约到了。真是开心!所以,计划下周二左右动身了。

我喜欢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社会需要什么?如果能找到这三个领域的交集,那就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定位所在。这次去北京,希望能了解到这个社会需要什么?走之前,我也要总结一下我擅长什么,思考一下我到底喜欢什么。

“遵循自己的内心”,类似的话,很多人说过,如我一开始引用的那段话,还有苹果公司CEO乔布斯Jobs,还有最近热卖的一本书: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据说基督教的耶稣像常常是睁开眼睛的,其文化对外面的社会更感兴趣;而佛陀的头像常常是半闭着眼睛的,其文化更关注内心的世界。因为基督教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大于佛教文化,所以现代人对外界所投入的关注、精力和时间大于对自己的内心(出自吴蓓《英格兰落叶》,2004)。所以这些现代社会的智者们会不约而同地说这些关注内心的话吧?

哈哈,这么说,我现在找工作可是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开一只眼看清楚外部的世界到底需要什么,闭上一只眼关注自己内心到底喜欢什么。

不过,这些智者都是阅历已深,说这番话时一定有一番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可如何去遵循自己内心直觉的喜悦而行?并没有一本操作指南给我们。还是不断地提醒自己去做的过程中来体会吧。

今天扬子邀我在他的一篇博客上留言,他最近在计划春节的旅行,看攻略看得无味了:

《选择》

得与失,取与舍,比较多了,跟出游前看攻略多了一样,索然无味。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做了,就会不同。

事情是做出来的,试错探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辩经辩出来的。

还有什么比叶公好龙更可笑的吗?

--end

我回复到:

既然是从旅行攻略开始写,我就转我游记的片断过来。2002年冬天的时候从川藏路入藏,当时的困境是很少人在冬天走过,也没有攻略,路上未知的问题很多。

“。。。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要按计划上路,所有的问题等我上路了再走着瞧吧。我相信做选择和做决定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所有必要信息都可以在做选择的时候就可以获取,然后又能分析得透彻清楚的,上路了就能收集到更多的信息。所以只要大的方向没有错,选择一条路上路后怎么走会更重要。更何况旅行的收获本来就是过程的体验,能不能或者是不是按计划走也不是必须的,我只是想做好尽可能的准备然后就去经历那一段时光。有可能可以到拉萨,或者只能在西藏的某个小镇过年,或者就一直呆在川西康巴地区,我都觉得没有问题。”

“。。红权的一些话我深以为然:“前路坎坷,往前走总是会有希望的,只有勇于尝试,才能有原来没有的感觉。”还有一句话我也会带上路的:“好的心情,好的心态和思维方式会带来好的运气。”好运气是不会眷恋怨天尤人的人。”

摘自:《2002腊月川藏行日记(1)——出发》
--end

这一次,同样,我也会把这句话带上路:“好的心情,好的心态和思维方式会带来好的运气。”

2006年1月12日 ;于广州1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