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文化 三

在这个系列里,第一篇由电影心灵捕手中两个美国人围绕着人生意义的探讨,
牵涉到闻香识梵蒂冈西斯庭教堂的古画,第二篇却没有接着写西斯庭教堂庭
顶的米开朗基罗的画,却谈起梵蒂冈收藏的古希腊阿波罗雕像与文化传承。
为什么呢?这两者之间莫非有什么联系?是不是,由米开朗基罗的画闻到了
源自遥远之古希腊的幽香?是的。

在作历史和文化的闻香与凭吊前,先讲讲为什么要写这篇东东?某种东西驱
使我动笔的,并不是艺术史轶事或是某个作品的探讨,电影心灵捕手中的那
句What it smells like in the Sistine Chapel所带给我的联想,以及Keneth Clark的文
字:it is a world of light and confidence, in which the gods are like ourselves, only more
 bueartiful,带给我的感动,当这两种心动交织在一起,那又是某种穿越时空
的觉悟。只是我的文字无法描述这样一种感觉,这样一种张力。范仲淹在岳
阳楼记中最后一句说,微斯人,吾谁与归。让我想到他站在岳阳楼的感动,
尽管他在楼记中写了许多文字,但是还不足以表达他的意境。(用后世法国
荒谬派戏剧家的说法,还是等待戈多吧,这句就谢豆豆之一笑和Yuan温暖的
拥抱)。

以前,我不懂金圣叹在点评王羲之的兰亭诗序一文时,为何称他是“真古今第
一情种也”。通过写这篇东东,我似乎明白了点。兰亭诗序的最后一段是这样
的:“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
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
斯文”。在新译古文观止一书中,分析兰亭诗序最后一段的意义时,说作者寄
托了“人的生命虽然有限,文学的生命却可以不朽”的意思。也就是说王羲之
坚信知音是有的,文化是有生命力的,等待戈多是有意义的。孤独并非必然,
你的知音可以在未来与你相会,让亲密不期而至。有这样的信念的人,不是
情种,又是什么呢。Scent of A women之闻香所识的,还是一种真情啊。

只能下一篇再回到西斯庭去了。